运动服选涤纶还是锦纶?

“运动服选涤纶还是锦纶?”——别急着下结论。上周陪朋友逛迪卡侬,他盯着两款标价只差20块的跑步T恤犹豫不决,一款94%涤纶,一款87%锦纶。我让他把两件都揉成一团再松开,涤纶那件皱巴巴像腌菜,锦纶几乎秒回弹;可往手臂内侧一贴,涤纶却明显更凉。那一瞬间我忽然意识到,数字之外还有体感,这才是真正该被写进购物车备注的“参数”。

涤纶:快干冠军,却总被吐槽闷热?

涤纶的吸湿率只有0.4%,听起来像缺点,却让汗液留在纤维表面,风一吹就蒸发——实验室里40℃、湿度65%的环境下,150g/m²的涤纶针织布30分钟就能干掉7成水分。问题是,汗水没走“内部通道”,而是贴着皮肤结成盐霜,长跑后半程那种刺痒感,懂的都懂。去年北马,我穿了件号称“冰感涤纶”的背心,35公里处后背还是湿成地图,赛后称重竟吸了自身重量14%的汗,简直小型负重训练。

锦纶:软糯弹,却怕晒也怕高温

锦纶的回潮率4.5%,几乎是涤纶的十倍,这让汗液能被“吸进去”再扩散,体感没那么黏。更妙的是它密度1.14 g/cm³,比涤纶轻了整整20%,背包徒步时肩膀真的能感到“克”级减负。但别忘了,锦纶的玻璃化温度只有50℃,夏季车顶暴晒两小时,后备箱里的锦纶皮肤衣可能就悄悄“塑形”了。去年川藏线,队友的锦纶冲锋裤在引擎盖上烘了一中午,裤脚直接缩成九分,现场社死。

数据之外,还得看“运动场景”这件小事

如果是10公里以内城市慢跑,涤纶+网眼拼接足够折腾;但越野或长距离骑行,锦纶的轻量+耐磨(马丁代尔测试50000次不露白)能把水泡发生率降一半。我的个人经验:气温30℃以下选涤纶,以上就换成锦纶混纺,再加5%氨纶提臀,大腿内侧告别磨红。别忘了看织法——同样是锦纶,50D纬弹平纹比75D塔丝隆透气高一倍,价格却只贵一顿外卖钱。

“最好的面料是下一件没买的?不,是买之前肯花三分钟看水洗标的那一件。”

0 条回复 A文章作者 M管理员
    暂无讨论,说说你的看法吧
个人中心
购物车
优惠劵
今日签到
有新私信 私信列表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