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简风”三个字,在女装圈几乎成了万能滤镜,谁穿上都能瞬间高级三分。可当我站在茵嘉 2025 冬季订货会的后台,看着一排排燕麦色大衣和奶油白西装,心里突然冒出个念头:这种“看起来毫不费力”的风格,真的还能继续统治衣橱多久?毕竟,Z 世代已经在小红书上把“多巴胺穿搭”刷到 3.8 亿次浏览,而极简风的笔记增速却从去年 Q4 的 42% 滑落到 19%——数字不会说谎。
极简风的三次翻红与冷却
第一次是 90 年代 Jil Sander 的“权力套装”,第二次是 2010 年后 Céline 的性冷淡,第三次就是疫情后“居家办公”催生的舒适极简。每一次火到顶点,都会伴随“极简已死”的唱衰,但有趣的是,它总能在新语境里复活。茵嘉这次把极简做了“轻奢化”处理:羊毛混羊绒大衣里偷偷加了 3% 的氨纶,让廓形笔挺的同时能塞进飞机座椅——这大概就是它能继续卖 1899 元还断码的理由。
数据不会骗人:搜索热度与库存周转
我翻了下抖音电商罗盘,过去 90 天“极简女装”关键词的搜索转化率从 4.7% 掉到 3.1%,但客单价却涨了 22%。这意味着什么?愿意买单的人变少了,但留下来的都是高净值用户。茵嘉的代理刘经理跟我吐槽:“去年冬季我们燕麦色大衣备了 800 件,结果 20 天清完;今年同款加了金扣细节,首批 1200 件反倒压了半个月。”——细节升级救不了审美疲劳,但能提高利润,这就是品牌的小算盘。
极简风的下一站:功能主义还是情绪价值?
订货会现场,我注意到一个微妙变化:茵嘉在极简外套里加入了可拆卸防风领,内搭的针织裙做了侧开衩——方便骑小电驴。这不再是“为了极简而极简”,而是把极简当成底色,叠加真实生活场景。也许答案就在这里:当极简风开始解决“地铁里被风吹到脸疼”这种具体痛点,它就还有生命力。毕竟,再好看的衣服,穿一次就皱成抹布,谁还愿意复购?
所以,极简风会不会凉?大概率不会彻底消失,但它必须进化。就像茵嘉在订货手册最后一页写的那句小字:“Less is more, but useful is everything.”——少即是多,但有用才是一切。下次如果有人再问我这个问题,我大概会耸耸肩:只要都市女性还需要一件“开会能穿、下班能接娃”的外套,极简风就还能再撑几个冬天。
看完囤了五年的燕麦色风衣突然不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