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牌冲击奢侈品圈?

过去两年,上海的恒隆广场里出现了有趣的“排队错位”:Hermès门口依旧长龙,但隔壁Ms MIN的限时展门口,居然也开始限流。小红书上的博主们一边展示Chanel 22 Bag,一边把Ms MIN的苏绣外套叠穿在里头,标题直接打上#国牌也能很奢#。这让我想起LVMH集团在2023年财报里首次把“Chinese Contemporary Designers”列为独立观察类目——不是“新兴市场”,而是“potential luxury segment”。国牌冲击奢侈品圈?听上去像标题党,但数据说:2023年天猫奢品双11,Ms MIN、Uma Wang、Shiatzy Chen三家店铺客单价分别冲到¥9,800、¥7,200、¥6,300,已经和Maje、Sandro贴身肉搏,而且退货率只有轻奢的三分之一。

“老钱玩家”为什么愿意为国牌买单?

答案藏在“不可复制性”四个字。Chanel的粗花呢可以抄,但苏州刺绣的“水路针”没法量产;Hermès的皮革有法国匠人背书,Ms MIN的宋瓷色系是景德镇釉料与真丝重绉的化学反应,一年只能染三批。换句话说,国牌把“文化溢价”做成了技术壁垒。去年成都SKP开业,Ms MIN一件¥12,800的“青绿山水”外套被VIP提前订走,理由是“挂在家里像一幅画”。奢侈品买的不就是故事吗?当故事从巴黎左岸搬到南宋临安,老钱们觉得新鲜,也愿意掏钱。

渠道暗战:买手店、SKP、小红书三把刀

别以为国牌只会线上冲销量。线下渠道才是“奢侈认证”的硬通货。2024年春天,Shushu/Tong把暗黑蝴蝶结搬进了连卡佛(香港店)橱窗,旁边就是Simone Rocha,价格区间只差10%。北京SKP-S更直接,把Ms MIN和Loewe做“东方对话”策展,客流同比涨了47%。小红书则成了“民间认证”——搜索“Ms MIN通勤穿搭”,前50篇笔记里,有38篇出现爱马仕皮带或Delvaux包包叠穿,潜台词:国牌不是降级,是风格混搭的新选项。

Z世代会为国牌付溢价,但不会付“智商税”

我在TX淮海蹲点了一下午,发现95后试穿Shushu/Tong的¥2,800镂空玛丽珍鞋时,会拿手机扫鞋底二维码查供应商——他们要知道皮革来自哪里,工厂有没有BSCI认证。一位女孩的原话:“我可以为设计付¥1,000溢价,但不会为‘国潮’两个字付¥500。”这种理性倒逼国牌升级:Ms MIN的刺绣工坊现在开放预约参观,Shushu/Tong把蝴蝶结拆给你看里衬走线,像极了当年Hermès邀请客户去皮具工坊的套路。

“真正的奢侈不是logo的密度,而是衣物与灵魂的契合度。”——国牌只是把“灵魂”翻译成了苏绣、宋瓷、暗纹提花,让老钱们再次心动。

所以别急着下结论说国牌能“取代”谁,它们更像在奢侈品宇宙里开了个新星系:引力还没那么大,但足够让Chanel们抬头看一眼星空。

7 条回复 A文章作者 M管理员
  1. 青绿山水那件我也订了,挂在客厅真的像画!

  2. Ms MIN排队限流那天我在现场,差点没挤进去😅

  3. 退货率三分之一不到?这数据有点猛

  4. Z世代扫二维码查供应商太真实了,我表妹买鞋就这样

  5. 把宋瓷釉料做成衣服,这波文化溢价我服

  6. Shushu/Tong的蝴蝶结拆给人看走线?当年Chanel都没这么透明

  7. 国牌开新星系这个比喻绝了,Chanel们确实得抬头

个人中心
购物车
优惠劵
今日签到
有新私信 私信列表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