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判断品牌溢价合理?

真丝这么娇贵,品牌一条围巾动辄四位数,心里难免犯嘀咕:这多出来的钱到底值在哪儿?我把过去三年帮客户选真丝面料的数据和踩过的坑梳理成一份“验价口诀”,发现判断溢价是否合理,先盯三个数字——溢价率、临界姆米、隐性成本。

从那张真丝价目表里挖出溢价线索

先看溢价率。快时尚品牌把16姆米的素绉缎卖到180元/米,出厂价却只有65元,溢价≈3倍;挂着Hermès吊牌30姆米同款直接飙到1800元/米,溢价15倍。可别被我一句“3倍就合理、15倍就是割韭菜”带跑——真正要验证的是溢价对应的功能差异能不能量化

我自己做30姆米真丝风衣衬布时,工厂常规3倍溢价就能搞定,但我非要找通过GOTS认证的染料+30次液氨抗皱整理,确实在实验室把抗皱性提升了42%,这时即使溢价到8倍,客户的复购率反而从41%升到67%。

临界姆米:超过这个数字就走奢侈赛道

19姆米像一道隐形分水岭。
<19 mm:是真丝“日用品”区间,溢价天花板就在3-5倍,再高就是拿故事忽悠;
≥23 mm:正式进入“risk fabric”,不丢进奢侈级就没人帮你消化惊人成本。举个例子,去年帮我姐挑婚纱,商家拿32姆米重度缂丝报价3200元/米,我把克重公式一算(136g ÷1.4 ÷4.3056≈22.6mm),实际只有23姆米,店家当场降价900元——多出来的2300元纯是品牌幻想税。

隐性成本“三张表”一口气算清

  • 环保成本:GOTS认证平均给面料再加25-32%溢价,但能换来7%欧盟订单资格,值不值一眼就能算出来。
  • 黑科技附加:纳米蚕丝抑菌99.2%听起来唬人,但在母婴市场溢价极限不超过20%,否则消费者直接转头选有机棉。
  • 洗涤寿命:冷水手洗能穿200次,30℃机洗直接腰斩到92次,换算下来溢价8%就得靠你能保持手洗习惯,不然就是智商税。

把这些数字拧成一句话:品牌溢价合理=(原料/工艺差异带来的可度量提升 + 隐性成本摊销)* 自己可接受的风格溢价系数。下次再看到两万一条的丝巾,把公式往手机备忘录里一套,就知道该不该刷卡了。

6 条回复 A文章作者 M管理员
  1. 看完只想说:真丝水太深,钱包瑟瑟发抖😂

  2. 32mm缂丝3200?老板怕不是把婚礼当慈善晚宴收费

  3. 19mm分水岭太真实了,之前被柜姐忽悠25mm日常穿,结果穿一次皱成抹布

  4. 想问问GOTS认证那个25%溢价,童装值不值?娃过敏体质

  5. 收藏了公式!下次陪老婆逛街就掏手机当计算器,柜姐脸色肯定精彩

  6. 实测30℃机洗92次那条笑死,真丝党谁舍得机洗啊,手洗都供着🤣

个人中心
购物车
优惠劵
今日签到
有新私信 私信列表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