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印花版权归属谁?

看上面这段Midjourney的提示词,我第一时间注意到的是“vintage fabric print”这个词——它把AI生成的花纹描述成了“复古印花”。然后我就想到一个问题:如果我们真的把这张图拿去数码印花,做成长裙、窗帘、抱枕,那版权到底算谁的?钱进到谁口袋?眼下越来越多小品牌直接用ChatGPT+Midjourney打版,结果巴黎布料展刚结束,就有档口哭诉“独家花型”第二天就在拼多多看到同款。AI印花版权归属,真成了行业里那口还没咽下去的苦瓜。

先说法律:模型输出到底受不受版权保护?

美国版权局今年3月给出的最新指引相当干脆:如果作品从头到尾“没有人类足够的创造性输入”,那就不给注册。把这句话翻译到大货生产里就是——你只输了一句“blue floral vintage seamless pattern”就得到图案,抱歉,这算公共领域,别人照抄不侵权。可如果你像广州布行的小戴那样,先垫了自己手绘的两片牡丹花瓣做参考图,再在Midjourney里反复调整200次提示词、叠了8次局部重绘,最后又进Photoshop精修3天,那这份“人类贡献”就可能够得上保护门槛。区别就在于你留下了多少人类指纹。

平台归属 vs. 用户创意:合同陷阱藏在14页小字里

Midjourney的标准条款里写着:付费用户对自己生成的图片拥有“所有权,但在法律允许范围内”,平台同时保留“永久再授权”的权利。换句话说,只要你不起诉平台,平台可以继续把你的爆款 floral pattern 拿去做官方图库再贩售。反观国内某头部印花共享平台,去年更新的协议更绝:上传AI图等于“同意授权平台以0元进库”。很多设计师直到收到自家图案被制成99包邮床品的律师函,才发现自己签的是“万能授权”。

给设计师的自救指南(三条够用)

  • 用“手工肌理层”保住人类署名权:在原图铺一层1200dpi的实拍的油画布纹理,只要肌理够复杂,注册局就认可“实质性人手创作”。
  • 把AI稿当底色,再用Procreate叠5%~10%的即兴手绘线条,哪怕是偷偷加了半毫米的花蕊,也能在侵权举证时当DNA用。
  • 签发“数字出生证”:每定稿就上传到蚂蚁链IPCI存证,30元一次,时间戳能帮你省去三年后打官司的鉴定费。

说到底,AI印花版权就像刚出锅的焦糖布丁——热的时候谁也说不清形状,等凉了却一敲就碎。谁先往里面多撒一把“人类意志”的糖粒,谁就有机会把整块甜味私有化。

3 条回复 A文章作者 M管理员
  1. 原来只要叠点手绘就能注册版权?学到了!赶紧试试

  2. 拼多多第二天同款也太真实了😂我上次做的仙人掌图案三天就被抄光

  3. 平台白嫖条款真恶心,14页小字谁看得完

个人中心
购物车
优惠劵
今日签到
有新私信 私信列表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