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性别边界的讨论在时尚设计中由来已久,而且几乎总以每 20 - 30 年一次的速度轮回着。
上世纪 30 年代,香奈儿将男装轮廓运用到女装;到六七十年代,David Bowie
成为无性别的代表,女性穿上圣罗兰吸烟装,男性则开始留长发、穿喇叭裤以及印有花朵图案和佩斯利涡旋花纹的上衣;1984 年,Jean Paul Gaultier
让男模穿上裙子,90 年代涅槃乐队主唱 Kurt Cobain 开始身着裙子和花衬衫;再到 2015 年 Jaden Smith 在 LV
的广告中穿着女装。一切看上去不过是潮流的轮回。
不过男女装合并走秀,却是另一回事。
Prada 2016 春夏后台,图片来自 Dazed
Calvin Klein,2017 秋冬,图片来自《纽约时报》
你可能已经注意到,从 2016 年起,越来越多时尚品牌开始合并男女装走秀。一些是在四大时装周的主日程上合并走秀,比如 Club
Monaco、Kenzo、Paul Smith、Bottega
Veneta、Burberry、Prada、Coach、Dsquared2;一些干脆把男女装产品线合并,比如 Public School、 Vivienne
Westwood;另一些则是在自己独立举办的品牌大秀上将男女装混合展示,比如 Gucci、Vetements。
一种比较简单的解释,是性别模糊时尚( gender-fluid
fashion)的大规模流行使得男女装设计向彼此靠拢,女装变得更加硬朗,男装变得更加阴柔,在面料、剪裁、配饰上的差异也越来越小。这从某种程度上削弱了男女装分开走秀的必要性。
根据新兴设计师比赛 ITS 的创始人 Barbara Franchin 的统计,2015 年,将自身创作定义为无性别或中性风的设计师只占报名人数的
1%,但到了 2016 年,这个比例在 935 名申请者中高达 31%。而高端百货 Selfridges
则在去年专门为中性着装开辟了一个区域,称为“Agender”(无性别)。
对于这些主打无性别的品牌来说,合并走秀不仅是一场盛大的营销,也可以更完整地传达品牌美学。最常被引用的两个例子就是 Gucci 和
Vetements。“这样做将赋予我叙事的新方法。” Gucci 创意总监 Alessandro Michele 在当时的一份声明中指出。
变性模特 Hari Nef 在 Gucci 秀场
但和 90 年代初 Alexander McQueen
实验性的合并走秀不同,新一波的混合秀在营销中性概念的同时,也引导不少从业者开始反思整个时装周体系的成本和效率。
在时尚行业,男装算是一个“弱势群体”,四大时装周的主日程均被女装占领。其中,最早开办男装周的伦敦也是在 2012 年才发起这项倡议,而纽约时装周则直到
2 年前才组织了为期 4 天、有 50 多个男装品牌及 3000 多位买手参与的小型男装时装展。但与当时参与纽约时装周的 300 个女装品牌及 3
万多名买手比起来,仍然是小巫见大巫。
另一个问题是时间。男装周于每年 1 月和 6 月举办,提前于四大时装周。在伦敦、米兰、弗洛伦萨(Pitti Umo
男装展)和巴黎走了一圈之后,订单其实已经下得差不多了。再让这些品牌接下来在 2、3 月和 9、10
月再展出一次,曝光的意义其实大于实际销售,而实际上它们的风头几乎必然会被女装盖过。
可以想见,从不少品牌的角度来考虑,合并男女装走秀不仅可以打出“无性别”的先锋旗号,吸引更多年轻消费者,而且还可以更加经济——他们一年需要走秀的场次从四场变成两场,有
6 个月的时间可用于备货和研发新产品。
纽约时装周 2017 春夏 Public School 后台,图片来自《纽约时报》
Club Monaco 2016 秋冬,图片来自 refinery29.com
然而实际操作起来,一切并不如看上去那么简单。
比如,各零售商原本会按照日程和预算将买手分批次派遣到不同的时装周上,但现在他们可能全都要挤在同一个日程上了。用 Highsnobiety 主编
Jian DeLeon 的话
说:“之所以区分男女装秀,是为了满足男女装市场不同的零售日程,这有助于大型零售机构有条理地管理自己的买手团队,保证他们专注于自己的专业领域。我很难想象一个公司一次派出
20 名买手去海外跑秀会是什么情形……即使从差旅安排来看,那都会是一场噩梦。”
再比如,男女装合并会不会让男装周的地位更加尴尬?合并走秀后转向女装周日程的品牌其实有不少。比如 Yves Saint Laurent,它在 Hedi
Slimane 时代一直是巴黎男装周的压轴担当,但自新任创意总监 Anthony Vaccarello 上任后,就一直缺席男装日程。再如
Burberry、Bottega Veneta、Gucci,合并走秀后也都放弃了原先参与的伦敦和米兰男装周。
买手们在这个问题上各执一词。曾在 Neiman Marcus 和 Berdorf Goodman 从事零售工作的 Nick Wooster
建议将女装并入男装周日程,也就是在每年的 1 月和 6 月走秀,而不是 2 月和 9
月。“将日期提前有利于更好地准备生产,而且也可以避免男装的地位因女装而被忽视。”
而买手店 Harvey Nichols 的男装买手 David Aquilina 和Herrods 的采购主管Helen David
则认为并入女装周没什么不好,因为“那样可以把女装的流量带给男装。”
Burberry 2016 春夏
无论如何,品牌们最应注意的还是不要因这股合并走秀的热潮而盲目跟风。在接受 WWD 采访时,德国电商平台 matchesfashion.com
的男装总监 Damien Paul 就认为合并走秀会模糊一些品牌本身的风格定位。
“你看到 Vetements 或 Gucci
把男女装一起展示会觉得合情合理,因为他们在设计上的定位本身就是无性别的。但对于大部分时装屋来说,女装和男装系列还是有不少差别的,他们在混合走秀的时候应该更小心。”
这一切争议其实都说明:时尚行业虽然在概念上总是走得很前沿,但作为一门生意却非常传统。虽然营销和销售端的数字化速度非常快,但产业链上游却一直依照数百年前的体系运转着。新一轮消费者的更新换代,以及社交媒体的迅速渗透,才刺激参与者们开始求变,选择更多元的方式与消费者、媒体、买手互动。合并走秀只不过是这一系列变化的开始。
引用 CFDA CEO Steven Kolb 对 nymag.com
的说法:“如果讨论如何定义性别和自我,我们的确处在时尚史上一个很酷的时刻。但男装和女装仍然是两个部门的生意——商场中仍然分成了男装区和女装区,买手仍然按男女装划分,男装杂志的定位仍然与女装杂志截然不同。这个行业仍然是按性别划分的,你开始看到一些交集,但完全的融合还没有发生,还需要很长一段时间。”
来源:好奇心日报 文/刘璐天